炎炎夏日,酷熱難耐。你是不是恨不得把自己關在空調房內,吹著涼快的空調,喝著透心涼的冷飲,享受著夏日涼快的暢快時光?
那你要注意了!
在中醫理論中,夏季時節,我們的五臟六腑都處在一個“虛”的狀態。這時候,如果再長期喝空調、喝冷飲,會使汗孔受寒閉塞,陽氣無法正常宣泄,從而導致了寒濕邪氣都被郁積在五臟六腑里面,“虛”上加“寒”,久而久之,人就容易頭暈胸悶、肩頸僵硬,渾身不舒服。
具體而言,人體的不同臟腑部位受寒,就會引發不同的病癥——
脾胃受寒,水濕不運,人容易拉肚子,食欲下降;
頭部、腹部受寒,氣血運行受阻,易頭暈頭痛,女性還會月經不調;
關節受寒,經脈不通,不通則痛,初起時頸肩腰腿痛,時間長了,可能發展為風濕關節炎,如此等等。
俗話說:熱有出處,寒無出處。這句話的意思是,熱可以自己排出,但寒濕是無法自己排出的。因此,我們要對我們的身體進行調理驅寒。
01.為什么要在夏天驅寒?
驅寒的關鍵在于“養陽”。
養陽,即補充、扶持陽氣。中醫養生,講究“順天應時”。人體陰陽二氣的消長,應跟隨大自然“春生、夏長、秋收、冬藏”的變化規律。
而夏天正是陽氣最盛,實現“養陽”的最佳時機。所以,為什么說夏天也要驅寒就是這個原因。夏天養陽,可補充外散的陽氣,為秋冬的到來做儲備,又可驅逐體內寒濕。
02.如何“養陽”?
1、運動養陽
《易經》里有“動則生陽,靜則生陰”的說法,《黃帝內經?素問?四氣調神大論》也指出,夏季宜“夜臥早起,無厭于日”,“使氣得泄”。
夏日多到戶外進行運動鍛煉,如太極拳、八段錦、慢跑、廣場舞等,出一身汗,有助于陽氣宣泄、帶走體內寒濕。
沒時間做運動的,泡個溫水澡,曬曬太陽,尤其是曬曬背部,也可補陽。
2、食療補陽
中醫講究“以食為先”,飲食對于補陽非常重要。人體內部濕氣主要來自外界環境和飲食不當兩方面。
在民間有諺語云:“冬吃蘿卜夏吃姜,不勞醫生開處方”,生姜的熱性,能補充人體的陽氣,可以維持體內的陰陽平衡。
姜在經過加工處理后作用力更強,加上姜本屬陽,所以姜也是古今公認的排寒濕最有效的方法之一,也是冬病夏治的重要方式。
3、中藥祛寒
中草藥在中醫領域中一直被視為治療濕氣的最佳選擇,且效果顯著。不同的中草藥可以滋陰、溫通經絡、化濕,從而具有明顯的驅濕作用。經常服用中草藥,可以不斷消除體內的濕氣,增強身體免疫力。
中藥泥灸在傳統的蠟灸的基礎上加上礦物泥、姜根、當歸、藏紅花、雪蓮花、透骨草、艾葉、川芎、等十幾種中草藥粉配置而成,其產生的熱量和藥物溫經通絡的作用來治療疾病。通過熱力滲透組織,有溫經行氣的作用,可治療寒濕。
免責聲明:本文內容整理自互聯網,旨在科普知識,不具醫療指導作用,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,謹遵醫囑!
Copyright ? 2019 佛山市凌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|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[(粵)-非經營性—2018—0160] |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17265號